最新解读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9号: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凯发备用官网

更多ipo财税专业内容,请关注本头条,搜索关键词,阅读专业解读资料。喜欢的也可以点赞,若有不理解的关键点和疑难问题,可以随时评论留言,版主当天回复,也可以电话和vx13439040828咨询上市和非上市相关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本次更新了交易所培训相关窗口指导,绿色加粗部分。

《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7号——招股说明书》等规则,规定了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的指标要求或披露要求。为规范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核查工作,制定本指引。

一、研发人员认定

研发人员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以及与研发活动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直接服务人员。主要包括:在研发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中直接从事研发项目的专业人员;具有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研发活动的技术人员;参与研发活动的技工等。发行人应准确、合理认定研发人员,不得将与研发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如从事后勤服务的文秘、前台、餐饮、安保等人员,认定为研发人员。

法规链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

一、人员人工费用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一)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研究人员是指主要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是指具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参与研发工作的人员;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技工。外聘研发人员是指与本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合同)和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接受劳务派遣的企业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支付给劳务派遣企业,且由劳务派遣企业实际支付给外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等费用,属于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二)工资薪金包括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的支出。

(三)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外聘研发人员同时从事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人员活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点评】

1、明确了研发人员的定义,并列举了通常情况下可以列入及不得列入研发人员的类别。注意与加计扣除中的“人员人工费用”涵盖内容进行比对。

2、“不得将与研发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如从事后勤服务的文秘、前台、餐饮、安保等人员,认定为研发人员”的案例链接:

“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研发人员认定

(1)发行人于2020年12月31日、2021年6月30日在册的160名、170名专职研发人员中,分别有18名、21名员工存在异常情况,包括已从发行人离职、专职研发人员从事非研发活动、不了解所从事研发项目的基本情况等,如研发部门统计员实际从事前台工作、西餐烹饪专业人员从事生产部门领料工作等。”

真实案例,检查的时候前台接待的人员为研发人员,虽然部分企业解释为专门为技术总监服务的助理或司机等,现以文件的形式进行明确禁止。

1.关于非全时研发人员

对于既从事研发活动又从事非研发活动的人员,当期研发工时占比低于50%的,原则上不应认定为研发人员。如将其认定为研发人员,发行人应结合该人员对研发活动的实际贡献等,审慎论证认定的合理性。

虽然说是原则上,但事实上基本不可突破。

核查关注:对于研发人员数量在报告期内,尤其是最近一年存在异常增长(包括临时招募、从其他部门调岗等)、非全时研发人员占比较高、研发人员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与发行人研发活动不匹配等情形,应重点关注相关人员是否具备从事研发活动的能力,是否真正从事研发活动并作出实际贡献,是否属于发行人研发工作所需的必要人员,发行人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是否符合行业特点;研发人员学历、专业、从业和任职年限、全时与非全时分布等是否符合行业特点;研发人员普遍任职年限较短的,应关注原因及对发行人研发能力的影响;研发人员主要由非全时人员或未签订劳动合同人员构成的,应关注其合理性;

工时为后补的excel统计表不被认可,关注是否有打卡工时记录或类似其他的不可更改的底层证据。

2.从事定制化产品研发生产或提供受托研发服务(以下简称受托研发)的人员

发行人与客户签订合同,为客户提供受托研发,除有充分证据表明履约过程中形成发行人能够控制的并预期能给发行人带来收益的研发成果外,原则上单纯从事受托研发的人员不能认定为研发人员。

看研发的成果谁能控制,并获取收益。

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在给客户履行这项合同义务的时候形成了研发成果,发行人能够控制该研发成果,而且未来也能给发行人带来除受托研发合同以外的收益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这里面含着一部分研发的成分。否则受托研发人员不能认定为研发人员。

3.关于研发人员聘用形式

研发人员原则上应为与发行人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原则上不能认定为研发人员。发行人将签订其他形式合同的人员认定为研发人员的,应当结合相关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内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等,审慎论证认定的合理性。研发人员聘用形式的计算口径,应与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7号——招股说明书》第四十二条披露的员工人数口径一致。

法规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3〕4号—关于公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7号——招股说明书的公告》

第四十二条 发行人应简要披露员工情况,包括员工人数及报告期内变化情况,员工专业结构,报告期内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

【点评】

劳务派遣人员原则上不能认定为研发人员,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加计扣除归集范围中的人员人工费用包括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外聘研发人员包含了劳务派遣的研究人员,注意这两个规范性文件的认定差异。

本条规定的核心要点不在于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务费用是否能计入研发费用、是否能加计扣除,重点在于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7号——招股说明书》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员工人数口径,不应当把劳务派遣人员纳入发行人员工结构的披露口径中去,研发人员聘用形式的计算口径要与招股书中的员工结构口径一致。

原则不能,基本不可突破。

二、研发投入认定

研发投入为企业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通常包括研发人员职工薪酬、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等。发行人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通过“研发支出”科目准确核算相关支出。

研发投入的归集和计算应当以相关资源实际投入研发活动为前提。本期研发投入的计算口径原则上为本期费用化的研发费用与本期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之和

实际执行中,应注意扣除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后续摊销计入研发费用或开发支出的金额,避免重复计算。

核查要点:研发活动认定是否合理(只有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活动才能认定为研发活动。),与同行是否存在重大差异。报告期内研发支出核算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否严格按照研发支出开支范围和标准据实列支;是否按照研发制度准确记录工时、核算研发人员薪酬、归集研发领料用料等;是否存在将与研发无关的支出在研发支出中核算的情形。

1.研发人员职工薪酬

发行人存在非全时研发人员的,应能够清晰统计相关人员从事不同职能的工时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属于从事研发活动的薪酬准确、合理分摊计入研发支出。发行人将股份支付费用计入研发支出的,应具有明确合理的依据,不存在利用股份支付调节研发投入指标的情形。

未能清晰统计工时的,不得计入研发支出(注意与研发人员的认定差异)。

与研发人员认定的口径差异:工时未超过50%的人员不得作为研发人员,但该部分工时对应的的薪酬可以作为研发费用;需要注意:工时记录和分配标准的真实准确性(工时为后补的excel统计表不被认可,关注是否有打卡工时记录或类似其他的不可更改的底层证据。)

对于企业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是否严格根据管理层履行管理、研发等职责的实际情况,按恰当分配方式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间进行分摊,避免虚增研发投入。关注股份支付的背景,具体授予对象及其职务、职责;授予权益工具的数量及其确定依据、与授予对象的贡献或者职务是否匹配;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及确认方法、等待期及费用分摊方式是否合理。

研发投入的归集和计算应当以相关资源实际投入报告期内的研发活动为前提。例如上市公司如果授予一些股权激励计划的时候,设置等待期和解锁条件,达到业绩条件逐步解锁,一般可以计提研发费用;若为了去奖励高管的历史的贡献,授予高管一次授予立即可行权的这种股权激励,记研发费用的时候要慎重,因为这一类的股份支付,是对这些高管和员工历史发生的劳务资产的消耗的一个补充确认,他并没有要求对员工未来后续要发生的劳务资产的消耗的一个确认。而且这种一次授予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它的金额还比较大,如果一次性计入研发投入刚好又影响你是否符合研发投入条件的时候,对这种情形一定要慎之又慎。

2.共用资源费用

发行人研发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共用设备、产线、场地等资源的,应当准确记录相关资源使用情况,并将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工时占比、面积占比等标准进行合理分配,无法合理分配或未分配的不得计入研发支出。

【点评】

针对“共用”的研发人员、设备、产线、场地等资源,尤其要注意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对于关键底稿如工时统计表、机器工时表等,一定要准备充分。

能准确区分的进研发投入,无法准确区分不得进研发投入。

3.承担由国家或指定方拨付款项的研发项目(以下简称国拨研发项目)支出

发行人承担国拨研发项目的,发行人应结合项目目的和科研成果所有权归属等,判断从政府取得经济资源适用的具体会计准则,准确核算发行人的研发支出金额。

发行人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相关支出原则上不得计入研发支出。

发行人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如发行人采用净额法核算政府补助,在计算研发投入指标时,可以按照总额法做相应调整。

参考案例:请参见本订阅号文章《从现场检查(督导)关注问题看研发费用规范要点(三)》亿华通(688339.sh,2019-7受理,2020-8上市)

按照总额法做相应调整需要注意逻辑的一致性,关注是否为政府补助推动下的投资。若在选择总额法净额法的时候,认为是政府补助推动下的投资,用净额法,到ipo的时候又要还原为研发费用,则无法解释逻辑的一致性。

4.受托研发支出

发行人与客户签订合同,为客户提供受托研发,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若发行人无法控制相关研发成果,发行人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合同履约成本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最终计入营业成本,相关支出原则上不得计入研发支出。若综合考虑历史经验、行业惯例、法律法规等因素后,发行人有充分证据表明能够控制相关研发成果,该成果预期能够给发行人带来经济利益,且发行人会计基础和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准确归集核算该成果相关支出的,可以将相关支出计入研发支出;不能准确归集核算的,相关支出应计入合同履约成本,不得计入研发支出。

与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2号问题8相呼应,关注能否控制相关研发成果并从中获益。若发行人无法控制相关研发成果,如研发成果仅可用于该合同、无法用于其他合同,企业应按照收入准则中合同履约成本的规定进行处理,最终计入营业成本。

5.委外研发

发行人存在委外研发的,应签订委外研发合同,相关研发项目应与发行人的研发项目或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委外研发具有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研发成果归属于发行人,不存在通过委外研发将与研发无关的成本费用计入研发支出或虚构研发支出的情形。

重点关注委外研发的真实性、必要性和交易价格公允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委外研发主要成果及其对发行人生产经营的具体贡献,主要受托方及其研发能力;是否存在发行人自身研发能力较弱的情形。

关注两个,第一,是不是通过随便委外把资金套出去,一方面虚增了研发投入,第二方面还套取了资金到体外;第二,委外研发的比例过大之后,会导致各方面质疑企业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是否足够强。

另关注是否存在将一般无形资产采购计入委外研发虚增研发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关注:1、委外研发是不是跟部已经立项的研发项目有对应关系,是否存在配套的研发立项资料(如立项申请、可研等),2、有关研发合同是不是经过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登记类别是否为技术开发,是否依登记类别享受了研发加计扣除政策;3、委外研发合同中怎么约定成果的权利归属,发行人享受成果的所有权还是只是使用权;4、委外研发形成或拟行程的无形资产是否依据发行人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发行人是否向受托方提供反映其个性化需求的文档资料。

6.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

发行人在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的应当确认为存货,符合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相关资产。发行人应准确归集核算有关产品或副产品的成本,并在对外销售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等规定,对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原则上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其成本不得计入研发投入。

法规链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

一、关于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会计处理

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准则。

(一)相关会计处理。

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以下统称试运行销售)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规定,对试运行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应将试运行销售相关收入抵销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固定资产成本或者研发支出。试运行产出的有关产品或副产品在对外销售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的应当确认为存货,符合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相关资产。本解释所称“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包括测试固定资产可否正常运转时产出的样品等情形。

测试固定资产可否正常运转而发生的支出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必要支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计入该固定资产成本。本解释所称“测试固定资产可否正常运转”,指评估该固定资产的技术和物理性能是否达到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对外出租或用于管理等标准的活动,不包括评估固定资产的财务业绩。

(二)列示和披露。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规定,判断试运行销售是否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并在财务报表中分别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列示试运行销售的相关收入和成本,属于日常活动的,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列示,属于非日常活动的,在“资产处置收益”等项目列示。同时,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试运行销售的相关收入和成本金额、具体列报项目以及确定试运行销售相关成本时采用的重要会计估计等相关信息。

(三)新旧衔接。

对于在首次施行本解释的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至本解释施行日之间发生的试运行销售,企业应当按照本解释的规定进行追溯调整;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企业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本解释的规定,并在附注中披露无法追溯调整的具体原因。

试生产或研发时的成本,由于效率低导致损耗大,比如1000份原材料,研发副产品为5个,是不是这个1000份原材料全部计入5个的成本,不得进研发,也不合理;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概念:在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的情况下,合理的一个产品的标准成本去模拟测算试生产或研发的产品成本。

三、相关内控要求

发行人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研发相关内控制度,包括研发活动和研发人员认定制度、研发业务流程、研发项目管理、研发人员管理等,明确研发支出的开支范围、标准、审批程序。同时,应按照研发项目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支出,准确记录员工工时、核算研发人员薪酬、归集研发领料用料和资产摊销等。

核查要点:研发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并被有效执行;发行人是否建立研发项目的跟踪管理系统以及与研发项目对应的人财物管理机制,有效监控、记录各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是否已明确研发支出开支范围和标准,建立研发支出审批程序,并得到有效执行。

关注点:研发领料是否有领料单,领料单是否有编号,单号是否连续等。

四、核查要求

(一)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通常应关注并核查以下方面,并发表明确意见

(1)研发活动认定是否合理,与同行业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2)研发人员认定是否合理,与同行业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对于研发人员数量在报告期内,尤其是最近一年存在异常增长(包括临时招募、从其他部门调岗等)、非全时研发人员占比较高、研发人员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与发行人研发活动不匹配等情形,应重点关注相关人员是否具备从事研发活动的能力,是否真正从事研发活动并作出实际贡献,是否属于发行人研发工作所需的必要人员,发行人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是否符合行业特点;研发人员学历、专业、从业和任职年限、全时与非全时分布等是否符合行业特点;研发人员普遍任职年限较短的,应关注原因及对发行人研发能力的影响;研发人员主要由非全时人员或未签订劳动合同人员构成的,应关注其合理性;

【点评】一言以蔽之,难在“学历、专业、年限”,好在“是否符合行业特点”。

(3)研发投入计算口径是否合理;研发投入的归集是否准确;研发投入相关数据来源是否可验证;

(4)研发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发行人是否建立研发项目的跟踪管理系统以及与研发项目相对应的人财物管理机制,有效监控、记录各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

【点评】大多数内控较为薄弱的企业,研发活动往往只关注立项和验收“一头一尾”,经常会忽略研发活动的过程管理,这一点值得重视。

(5)是否已明确研发支出开支范围和标准,建立研发支出审批程序,并得到有效执行;

(6)报告期内研发支出核算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严格按照研发支出开支范围和标准据实列支;是否按照研发制度准确记录员工工时、核算研发人员薪酬、归集研发领料用料等;是否存在将与研发无关的支出在研发支出中核算的情形;

(7)报告期内,研发投入金额、占比或构成发生显著变化的,应重点关注变化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变动趋势;

【点评】

对于营收规模上升很快的企业,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很多企业为确保符合高企认定所规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要求,研发投入金额会跟随营收规模大幅上升。同时由于研发人员人数、薪酬水平短期内很难提升,导致研发投入中材料占比又会大幅上升。这个问题其实比较棘手,但总体上企业营收趋势和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的话,还是能过做到符合行业变动趋势的。

(8)报告期内发行人委外研发支出金额较大或占研发投入比例较高的,应重点关注委外研发的真实性、必要性和交易价格公允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委外研发主要成果及其对发行人生产经营的具体贡献,主要受托方及其研发能力;是否存在通过委外研发虚构研发支出的情形;是否存在发行人自身研发能力较弱的情形;

(9)发行人研发投入中包括股份支付费用的,应充分关注:股份支付的背景,具体授予对象及其职务、职责;授予权益工具的数量及确定依据、与授予对象的贡献或职务是否匹配;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及确认方法、等待期及费用分摊方式等是否合理;

【点评】

特别注意研发人员的职务、薪酬、股权激励与研发活动中承担角色及所形成成果的对应关系。

(10)发行人开展受托研发业务的,是否存在将受托研发人员或支出认定为发行人研发人员或研发投入的情况及其合理性;

(11)发行人研发投入计算口径与下列口径的差异情况:本期费用化的研发费用与本期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之和、向税务机关申请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研发费用。存在较大差异的,应充分关注差异原因及合理性。

(二)发行人律师应对研发人员聘用形式的计算口径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员工人数口径是否一致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对发行人存在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认定为研发人员情形的,还应对该等人员聘用合同的法律性质、工作内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五、信息披露

发行人应在招股说明书“业务与技术”中披露研发人员尤其是非全时研发人员认定口径;报告期各期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学历分布情况;

“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中披露研发投入的计算口径;报告期各期研发投入的金额、明细构成(包括研发人员职工薪酬、直接材料、资产摊销、委外研发等);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及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

来源scrum

凯发备用官网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4日 上午8:08
下一篇 2024年6月24日 上午8:20

相关推荐

  • 首提“低代码 ”生态!葡萄城发布低代码行业“白皮书”

    2021年企业服务领域最火的热词一定会有低代码。 低代码并不是一个新词。低代码理念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开放的编程模式,开发者可以拼接、组装那些通用且…

    科研百科 2024年5月15日
    66
  • 房地产合同管理软件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手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的需求,因此,房地产合同管理软件的出现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科研百科 2024年8月29日
    24
  • 项目管理工具知识 项目管理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并有效地管理其资源和时间。今天,我们将会讨论一些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其项…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23日
    37
  • 今日推荐 作者: (美)尤金·奥尼尔 译者: 乔志高 出版社: 猫头鹰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 这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自传性剧本。酒鬼奥尼尔,一生惨痛,跟随父亲剧…

    科研百科 2023年10月25日
    213
  • 浙江省建设厅科研 浙江省建设厅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致力于推进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该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将介绍浙江省建设厅科研的主要成…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8日
    13
  •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完整版)(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完整版)

    企业公司的运营离不开完整的制度,一份完整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更好的运营公司。 给大家介绍一份完美的财务管理制度,共17个章节40页。 目录展示 内容详细展示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财…

    科研百科 2024年1月28日
    127
  • 哈喽大家好呀~作为一名常年使用手机上网的冲浪大人,我用过大概不下百款app了,说起自己手机里的良心app,那一定少不了以下这10款啦! 1.wikihow 一款权威的知识问答app…

    科研百科 2023年4月14日
    328
  • 热线党建品牌: 连接党员和社区的纽带 热线党建品牌是一种以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方式为主要平台,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和社区管理相结合,旨在连接党员和社区的党建品牌。它既是党员联系社区、服…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8日
    14
  • 凯发备用官网的简介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前身船舶系统工程部成立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以“系统工程”命名,并将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海军装备建设的军工科研…

    科研百科 2022年6月14日
    323
  • 银行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党建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创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探…

    科研百科 4天前
    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