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记者丨方海平 上海报道
10月12日,央行发布的一则“重磅文件”搅乱了资管人的平静周末,10月12日,央行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认定规则》)。圈外人还未看懂文件名字,圈内人已经开始了疯狂刷屏:太严格了,都没法做了……
这到底是一份什么文件,何以重磅,对谁有影响,除了直接从业者,跟其他人有关么?
什么是非标?
顾名思义,文件内容是关于如何界定“标准化债权资产”,也就是业内简称的“标”,事实上,原本并没有“标”概念,直到出现了“非标”。最早是在2013年银监会8号文中首次给予非标明确定义,即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
而实际发生的故事要从2013年之前说起,彼时,企业从市场上进行借钱的方式整体上还是泾渭分明的,要么通过银行信贷(间接融资),要么通过债券这种标准化的资本市场工具(直接融资)。两者均有各自明确的服务对象和门槛规则,但是随着市场资金端和资产端同时快速增长,既定规则框定下的这两种方式无法覆盖到所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创新,于是市场自发出现了大规模的中间业务形态,即非标。
非标兼具了贷款和债券的优点,最大的特征是可以场外流通,形式灵活,收益率高,最关键的是:几乎没有监管。具体业务形式包括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各类受(收)益权等,在社融统计中,包含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非标资产。
非标蓬勃发展有何问题?
非标一经诞生就飞速发展,这个过程,也是影子银行膨胀和风险集聚的过程,其主要载体是银行理财,也就是银行借助理财在表外进行信贷扩张的过程。从业务模式上看,首先,大多数非标业务利用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名义上是银行的表外业务,但银行承担了实质上的刚兑义务;其次,部分非标业务投向了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限制类领域,提高了上述领域的杠杆率,影响了宏观调控;并且,非标业务还可以通过多层嵌套,拉长业务链条,隐藏了较大的风险,风险承担主体又不明确。
在此背景下,针对非标的转型攻坚战及时打响。
现在多将2017年以来的的金融系统去杠杆、强监管、防风险以及随后于2018年4月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视作针对非标监管和转型的起点。事实上,监管针对非标的关注早已开始,2013年8号文就是非标大规模发展的产物,该文件一方面是首次从监管文件层面明确了非标的定义,承认了其存在。
但这份文件更重要的目的是限制这一形态的无序膨胀,约束银行借表外信贷扩张。8号文明确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35%的红线也被目前的政策沿袭。非标转型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彼时的文件还提出产品单独建账管理、一一对应的原则要求。
非非标与非标转标转需求
不过,只要存在需求,就有创新。非标成为要被大力约束的“坏孩子”,确定了监管红线,“非非标”的概念就诞生了。很多小伙伴蒙圈了:负负得正,非非标不就是标么?不,资管江湖从来不是这黑白分明,非非标的意思是:不是非标。仅此而已。
非非标的具体品种主要是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登记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其余还包括理财直融工具、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债权融资计划、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凭证等。
在资管新规更高的立场、更统一和明确的政策要求之下,非标转型成为资管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规定,产品投资非标必须遵守投资集中度和期限匹配的要求,不能错配,而期限匹配对于银行的资管产品来说是非常严格的要求,资金来源和资产的期限天然不匹配。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投资非标有难度,希望所投资的资产被认定为“标”,业务空间和操作上就大很多。这个过程也就是非标转标,新增资产以及存量的长期资产都有此需求。
所以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规则就十分重要,这也是业内一直在翘首等待的,因为关系到募集来的资金可以投向哪里,以何种形式投。在这个过程中,“非非标”被寄予厚望,此前业内多存有一定希望,即希望非非标或被最终认定为“标”。但最终出台的《认定规则》选择了从严口径。
《认定规则》明确划分了标准化债权资产、非标债权资产以及不满足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要求但可以豁免被认定为非标的资产(新“非非标”),同时留有可允许机构自行申请认定为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空间,并且详细列出了五大申请认定条件。总体而言,认定规则超预期严格。
超预期的严格认定有何影响?
首先,对被划分为非标的原“非非标”部分的影响,投资此类资产较多的机构面临较大整改转型压力。总体而言,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2019)》,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规模22.18亿元,其中非标债权类资产在理财投资中占比约17.02%,距离35%的净资产红线还有较大距离,不过各家机构情况不一。据市场机构估计,此前的“非非标”规模约2万亿-3万亿,即使假设大部分为银行理财持有,考虑非标定义范围扩大后也并未超过35%,短期内不会导致理财机构有明显的超标风险。
非标定义范围扩大,意味着更多资产的投资需要满足期限匹配的要求,也就是,机构产品发行端压力更大,要求募集更多的长期限资金。与此同时,拥有长期限资金的机构比如保险资管,获取资产的优势提高。
非标投资限制和非标认定双重规定之下,银行理财非标压降是大势所趋。但是一直以来,非标是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实体经济的这一需求仍在。实体企业如何进行融资,也势必转变思路,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成长周期,以相应的符合要求的方式进行融资。从非标转向标的过程,如果不能合理衔接,可能会对社融产生一定影响。
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严格,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的资金供给对应着相对较少的标准化资产供给,中长期来看,标准化资产的收益率会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带动无风险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有利于利率改革。
凯发备用官网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